句子南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好句摘抄100句

1000

一、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

1、成语出处 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2、这里火的意思是烈火。

3、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4、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为了解救被俘的同志,我们~,在所不辞。汤:滚开的水。蹈:踩。

5、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6、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7、赴汤蹈火和扬汤止沸的“汤”是个比喻,不是指具体的汤赴汤蹈火比喻冒着生命危险做某件事情,扬汤止沸比喻及时处理问题避免事态扩大化这两个比喻常用于修辞手法,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救死扶伤的定力和气魄,能够在重压之下脱颖而出

8、三生有幸,我能成为你的朋友。二话不说,我愿为你赴汤蹈火。一成不变,是我们之间的友谊。在感恩节到来之际,祝你开心!

9、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2]

10、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1、无数革命先辈怀揣着必胜的信念,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2、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投入沸水;踏上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13、为他所热爱的祖国,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4、晁错父亲得知儿子的危险处境后,告诫他要少管闲事,可晁错说:“对能打胜仗和坚守城池的人要提拔,对攻破地阵的人要奖励,这样将士才能奔赴汤池、投入烈火。”

15、意思是为知己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6、赴:奔向;汤:开水;蹈:踩。敢于投入沸水,踏进烈火。

17、如果你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必赴汤蹈火,不辜负你曾经对我的深情厚谊。

18、这则成语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9、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20、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二、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解释

1、意思就是你说过过了如同不及。

2、再接再厉、临危不惧、粉身碎骨、不屈不挠、义无反顾、义无返顾、全然不顾、一往直前、舍生忘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肝脑涂地[4]

3、【解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4、所以我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达成目标。

5、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6、ㄈㄣˋㄅㄨˋㄍㄨˋㄕㄣ

7、成语解释 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8、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9、成语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0、出自《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11、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源出《荀子·议兵》、《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12、意思就是敢于投入沸水,踏进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勇敢无畏。

13、过犹不及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指过分做某事可能会适得其反,或者说过分追求某种事物可能会引发负面效果。这句话强调了在某种情况下,适度和平衡的重要性,而不是过度或不足。它常常用来劝告人们在行为或决策中要谨慎权衡,不要走向极端或过分追求,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14、文言文原文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5、后来,景帝为了缓和矛盾,只好把晁错处死了。

16、我走马观花的游览了古朴典雅的故宫博物院。

17、国家有难,我们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18、为了人民的幸福,人民军队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19、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要适度。

20、赴:走向,奔向。汤:沸水,开水。蹈:踏,踩。

三、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1、在任何危险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为他的人类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2、从这个典故中所知赴汤蹈火的“汤”指的是滚烫的水池,也是文中的汤池。表达了将士为了胜利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就算奔赴开水中,掉入烈火中也不害怕。同时通过“赴汤蹈火”来表达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和奋不顾身的决心。

3、【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

4、赴汤蹈火,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出《荀子·议兵》、《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5、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6、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近]出生入死。

7、《汉书卷五十四李广传》:”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8、《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9、增量收入是这些公司在多媒体广告销售上赴汤蹈火的唯一理由。

10、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11、来自成语「过犹不及」:《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有过之而无不及,就是说,已经远远超过了,而不是不足。

12、赴:走往的意思。

13、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14、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5、这个团队的成员们,在完成任务时,都能够不怕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16、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1]

17、《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

18、他为了救出被困的小孩,毅然决定赴汤蹈火,无所畏惧。

19、答:不避汤火、探汤蹈火。

20、这人为朋友服务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四、赴汤蹈火的汤是什么意思

1、他早已下了赴汤蹈火的决心,要挑战任何艰难险阻。

2、下一句是:在所不辞

3、畏葸不前、视为畏途、贪生怕死、畏缩不前[4]

4、【出处】:《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5、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6、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7、为了祖国的利益,我愿赴汤蹈火。

8、当一个人会对另外一个朋友这样肝胆异源的时候,那么生命就得到了意义,彼此也会作为一个靠山来存在的。

9、所以我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达成目标。

10、成语结构 动宾式成语

11、只要是您老交代的事,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2、《荀子·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后多作“赴汤蹈火”,形容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13、比喻不拍任何艰难险阻,备不顾身。

14、中文名 奋不顾身

15、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6、此后赴汤蹈火,但凭大总管差遣!

17、至此,神州大地墨者绝迹,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墨家教义成为绝响。

18、这些年来,为了争取农民的权益,他不惜赴汤蹈火,冒险犯难。

19、成语出处 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20、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五、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1、比喻不避艰险,勇敢无畏。

2、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

3、为了革命的胜利,革命前辈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4、我决不怕到地狱里去赴汤蹈火,只要最终能够洗净罪孽。

5、我没有为我的朋友赴汤蹈火,你的赞美我不敢当。

6、《报任少卿书》

7、近义词:过犹不及、矫枉过直、矫枉过中、矫枉过甚、矫枉过当。

8、【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9、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

10、”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历史典故:

11、赴汤蹈火的释义: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12、过字意思是超过。

13、走马观花造句:

14、【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15、赴汤蹈火,就像以前说的义薄云天两肋插刀,也像我们三国之中的关云长于。张飞观桃园三结义。

16、为了你,我可以赴汤蹈火,公爵夫人。

17、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18、晁错主张削弱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这使得许多诸侯的利益受损,因此他们对晁错怀恨在心。其中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把矛头直接对准晁错。

19、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20、【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上一篇: 免费2022国庆节祝福语好句摘抄67句